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的宠物经济近年来正在快速发展,综合“中国宠物行业蓝皮书”、“2025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等行业报告,上海宠物(犬猫、下同)消费市场规模达230亿-250亿元,增速约10%-15%,占全国比重为7.8%-8.3%;在养宠人群中,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单身族超过已婚带娃族,月收入4000-15000元的“中间派”撑起60%以上的消费力;同时,各种宠物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和空间层出不穷。宠物经济正成为上海新消费的重要“引擎”和组成部分。
由于各种因素所限,目前对宠物的具体数量难有精确统计,由此,宠物消费的确切规模还局限于推测。不过,通过对宠物食品、宠物用品以及宠物医疗等维度的数据收集,以及合理推测和分析,可以估算出宠物消费的大体规模。至于宠物消费对其它消费的带动、促进作用有多大,则又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因此,在现阶段,通过尽可能多的维度观察和分析,使宠物消费的“画像”更加立体、客观和全方位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这种思路,在上海市商业联合会的指导支持下,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试图从宠物消费的各种线下业态分布出发,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排摸方式,对上海16个区、106个镇、108个街道内,各种为宠物服务的实体业态分布数量、消费水平、服务质量以及业态结构、社会评价等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并通过大数据,包括对各类相关平台公开数据的综合处理、技术分析,全方位了解和反映不同区域宠物消费的现状以及发展水平。
本指数所涵盖的主要是16种常规的、相对成熟的线下经营业态,至于短期的、临时性的活动,如会展、市集、时装秀、旅游、节庆,以及电商、网购等,虽然都是宠物消费的组成部分,但不在本指数研究范围之内。这16种业态主要包括日常开设的宠物店、宠物医院、宠物殡葬、宠物用品专卖店、宠物主题乐园(公园)、宠物药房、宠物托运、宠物服饰、宠物摄影、宠物克隆等,共计4153家。它们之间的比例分别为:宠物店占74.81%,宠物医院占14.74%,宠物殡葬占3.76%,宠物用品专卖店占1.78%,异宠占1.81%,其它占3.11%。由于本指数在国内尚首创,在经验、数据获取和积累以及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欠缺。同时,线下宠物消费业态的变化也比较大,挂一漏万等差错在所难免。因此,也希望在各方面支持帮助下,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
本指数由上海市商业联合会与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数据截至时间为2025年8月。
下面,具体解析这4153家在全市16个区、106个镇、108个街道是怎样分布的,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特点、差异和趋势。
各类线家,按照各镇数量占镇总量的比例,折算出镇数量排名指数,得分相同的并列排名。
各种线家,按照各街道数量占街道总量的比重,折算出街道数量排名指数,得分相同的并列排名。
以相关平台公开数据为基础,依照宠物店数量、参与评价店比例和相同比例评价分高低的顺序,进行数据综合处理,形成社会对区、镇和街道宠物店服务质量的平均评价排名。
以相关平台公开数据为基础,依照宠物医院数量、参与评价医院比例和相同比例评价分高低的顺序,进行数据综合处理,形成社会对区、镇和街道宠物医院服务的平均评价排名。
以相关平台的公开数据为基础,按照各店人均消费量占TOP50人均消费总量的比例,形成宠物店人均消费排名指数:
以相关平台的公开数据为基础,按照每家人均消费量占TOP30人均消费总量的比例,形成宠物医院人均消费排名指数:
以相关平台的公开数据为基础,按照每家人均消费量占TOP30人均消费总量的比例,形成宠物殡葬机构人均消费排名指数:
以相关平台的公开数据为基础,按照每家人均消费量占TOP10人均消费总量的比例,形成宠物摄影人均消费排名指数:
今年4月,本市公布了46家宠物友好公园名单,其在16个区的分布情况如下:
通过对本市宠物消费线下业态分布情况的梳理,可以看到,本市宠物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期,宠物消费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宠物消费业态数量与区位和人口呈正相关。如作为本市人口总量前三名的浦东新区、闵行区和宝山区,宠物消费业态的数量也同样居前三位,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9.7%、12.4%和10.3%;同时,区位的梯度特征也比较明显,宠物线下消费业态分布密度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逐步递减性扩散,如静安、黄浦、普陀、长宁、虹口、徐汇和杨浦7个中心城区面积仅占全市面积的4.6%,而宠物线下消费业态数量却占全市总量的32.4%。
第二.镇和街道在宠物消费业态数量上比较均衡分布。106个镇、108个街道分别有2283家和1870家宠物线下消费业态,它说明了一是养宠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的现象,渗透到社区的各个角落;二是从中反映出城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正在不断均衡化,人口向郊区扩散成“分布式”,形成了众多新的人口集聚地。如宠物线下消费业态最多的大场镇,常住人口已达40多万,远郊的南桥镇也有近26万人;三是宠物消费具有明显区域性、就近性和日常性特征,由此,也决定了宠物服务消费的分散性、社区化和持续性等基本特点。
第三.对宠物消费服务的评价正日益成社会的关注点。目前对宠物消费服务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宠物店和宠物医疗方面,这两项属于刚需性最强、与养宠人接触最多的类别。从目前对宠物消费业态的评价看,一是镇的评价覆盖面还亟需扩大。目前仅有13个镇纳入评价的比例在90%以上,占所有镇的15.9%;二是街道的评价比例明显高于镇,有49个街道纳入评价的比例在90%以上,占街道总数的48.1%;三是评价门类需要不断地扩大。目前有社会评价的门类比例仅占¼左右,随着宠物消费门类和消费总量的增加,对各种宠物服务的社会评价将成为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的重要推动因素。
第四.从现有消费排名看宠物消费潜力巨大。虽然是宠物消费,但买单者是人,最后是推动人的消费。所以,从宠物店、宠物医院、宠物殡葬和宠物摄影这4类服务业态的“人均消费”看,价格还是不菲的。它既表明宠物消费是拉动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反映出宠物经济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初、中期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够完善健全,尤其是在服务价格的标准、规范、合理等方面,还需要形成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共同遵循的规则。
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存量时代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和创新方法,为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的更新提供了不少先行经验和有益启示。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创作编辑、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更新:上海的实践与创新》一书,就是集众多更新实践、理论探索和创新成果的一部作品。本书不同于偏重介绍更新项目设计思路以及方案的套路,而是从经济、产业、城市、社会、企业、人文、消费和市民的多维度,分析阐述怎样的城市更新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市民所喜欢的;怎样的投入产出才是可持续的。总之,城市更新不仅要有主管部门、规划师和设计师参与,更是企业的主战场,并涉及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它既要有社会价值,也要有经济价值,更要有市民的获得感和项目的可持续性。这些,都是本书的基本理念和切入点。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一些观察、了解城市的新视角、新渠道和新方法,也希望能为从事城市更新的同行、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些源于实践的理论思考、方法创新和案例借鉴。
为方便阅读,成书采用正16开尺寸,空心脊的装帧方式,四色全彩印刷。内文用纸优良,且空心脊的装帧方式使书可以摊平,利于跨页图的阅读;封面则采用优美的艺术纸。全书虽厚,但由于用纸考究,重量很轻,便于携带。书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气,是一本精致易读的好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外媒:2500多名电影界人士签署联名信,涉嫌参与加沙“种族灭绝”的以色列电影机构
上海迪奥违规向法国总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公安网安部门:存在三项违法事实!予以行政处罚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你喜欢啥配色!库克:17 Pro是迄今最先进iPhone 新机我最爱是橙色
京东以旧换新买iPhone 17系列至高补贴2100元 9月12日晚8开启预购